正文

棘洪滩街道:今昔对比 盐碱荒滩上崛起动车小镇!

2019-10-12 22:13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0月12日讯(通讯员 张美琴)历史上的棘洪滩,由于靠近海滩、地势低洼,也被称为“滩里”,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是蜿蜒坎坷的土路和低矮简陋的平房,农民以种地为生。

1986年,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客车扩建系统在棘洪滩开工,发展壮大为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又有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两家高速列车整车制造企业落户,吸引100多家配套企业在周边聚集。棘洪滩由此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每年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5%从这里驶出,全国城轨地铁车辆的25%从这里生产……3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滩里”已华丽转身“动车小镇”。

1986年四方机厂客车分厂在棘洪滩奠基。

村民进工厂成为产业工人

今年57岁的王吉安家住棘洪滩村社区,1986年从部队转业,恰逢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客车扩建系统工程。“在部队时我是一名机电教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王吉安回忆,当时厂里招收工人,在村委的推荐下,1987年2月份,他入厂工作。印象中,第一批产业工人有100多名,多是周边的村民。

棘洪滩街道拆迁前的老屋

王吉安第一次去厂区时,看到的是一片建筑工地,只有变电所一处完整建筑,其他建筑都只是刚打好地基。1988年,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客车扩建系统更名为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客车分厂,而王吉安也凭借专业技术成为一名班长。

现在动车小镇里的居民小区

生产空调车取代“绿皮车”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厂区开始投入生产。90年代以前,铁路客运用的都是“绿皮车”,涂装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这种客车车厢内除了座椅、照明灯、风扇,其他装置几乎都没有。” 

1992年年底时,空调宿营车上线生产,外观上没有多大变化,但空调的安装提升了乘车环境。王吉安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动,从“后方”调到一线,在生产车间负责空调宿营车的调试。 

1995年,因工作需要,王吉安被安排到德国学习。在德国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王吉安见识了德国工人的严谨,他把这种工作态度带回国内。

棘洪滩水库初期建设

动车小镇俯瞰图

首辆“提速车”研制上线

1993年年底,第一辆“提速车”试验线上线,车速从原来的每小时12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那段时间是我最忙的时候。”王吉安说,因为是研发车,从布线到设备安装,再到调试和上线试验,他带领“重电班”参与了整个过程,大伙儿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当时车辆试验段在广州和深圳,王吉安负责试验车电器调试,天天跟车两头跑,一天两三个来回。 

“车辆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王吉安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刚开始时,提速车和“绿皮车”一样,使用的也是手动推拉门,后来改成自动塞拉门,也就是电控门。最初的电控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可产品来了,技术人员没有来。那段时间,王吉安组织人员负责项目攻关,边干边摸索,终于搞明白里面的“道道”,并绘出布线图。

从引进动车到“中国标准”

2006年,四方机厂客车分厂已改名为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了第一批动车。最初日本厂家提供技术,四方股份负责生产。工厂组建了“动车组调试工段”,王吉安成为负责人。首辆车的调试阶段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那段日子,王吉安大部分时间在车间度过,累了就铺张报纸,在地上小憩一会儿。一个月只回家两三次,拿些换洗的衣服。 

从“和谐号”研发到“复兴号”,王吉安均参与了首列车的上线调试工作。“如果说‘和谐号’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那么‘复兴号’则代表着中国标准。”王吉安自豪地说。1995年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0多年间,王吉安在工作中获得很多荣誉。

王吉安喜欢摄影,他保留着羊毛沟早期的照片,“变化太大了,以前是一片荒滩,如今风景如画。”王吉安说。

昔日的羊毛沟

现在的羊毛沟花海湿地

新闻延伸:从盐碱地到动车小镇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而铁路运输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为此,铁道部计划在南京蒲镇厂、河北唐山厂和青岛四方厂中选一处进行客车系统扩建,最终选址棘洪滩镇,所需征地中76%左右是盐碱荒地。1984年,棘洪滩镇对城镇建设进行了规划。1986年7月21日,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客车扩建系统在棘洪滩镇奠基开工建设。

1994年7月,棘洪滩镇被确定为青岛市13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按照以城镇驻地为中心,以青大、金岭工业园为两翼的“一城两园”开发建设思路,加快城镇建设。

2011年后,棘洪滩街道根据产业布局,将城镇建设调整为以高速列车产业为核心,建设现代化、世界级特色动车小镇。2013年7月,棘洪滩街道根据动车小镇建设的推进,规划动车小镇建设目标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集居住、休闲、商贸、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其定位是现代化、世界级动车小镇,生态宜居新城。

2016年批复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2016年9月5日,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批复中国中车集团和青岛市共同建设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以棘洪滩街道为核心区域,在五年计划内打造世界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2017年12月,确定动车小镇的目标愿景是国家创新中心、世界动车小镇,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时尚美丽的世界动车小镇。

全国65%动车组产自棘洪滩

如今的棘洪滩,是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拥有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三家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和120余家骨干配套企业。2018年,棘洪滩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8亿元,其中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610亿。全国65%的动车组和25%的城轨地铁都是棘洪滩制造的,“动车制造”已成为青岛的新城市名片。

未来几年,棘洪滩街道将加快推进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全力打造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制造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博览中心、轨道交通全球VR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服务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金融中心六大中心,强化政策、资金、人才、土地及基础设施保障,搭建完整的高速列车全球技术协调创新体系,推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

围绕打造“创新活力、宜业宜居的世界动车小镇”这一目标,棘洪滩街道将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2018年5月起,街道先后启动了北万、韩洼等10个社区旧村改造工作,涉及居民8058户、房屋9161处,总投资约193亿元;总投资5.7亿元的城阳二医迁建项目作为城阳建区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政府项目,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设计,规划床位947张,目前已完成门诊病房综合楼主体工程验收;投入1亿元扩建的锦绣小学、城阳七中和城阳二十中,解决工人子女入学问题等。未来一段时间内,居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都会得到改善。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