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家丰衣足食且都参与志愿服务,城阳区西后楼社区——既要“物质小康”,还要“精神富足”

2021-03-04 14:55 来源:大众报业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4日讯 胶州湾东北角,距离海岸线百余米处,是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西后楼社区。走进社区,20余栋居民楼整齐排列,道路干净整洁,“幸福广场”上老人在散步、孩童在嬉戏,时不时还有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结伴巡逻经过……

“2008年旧村改造后,每家每户都至少分到了两套房,孩子上幼儿园3年不用花一分钱,学生考上大学社区会发放资助,老人到了60岁就开始每月领粮油补贴,生病住院有大病补助……”说起眼下的生活境况,58岁的社区居民纪燕滔滔不绝,掰着指头一项项地给记者数算,“这样的好日子,以前谁敢想!”

曾经的西后楼,是一个年轻姑娘们找对象时避之不及的地方。“娘啊娘,你好狠心,把俺嫁到后楼村,挑担水压断筋,石头瓦碴硌脚心。”这句纪燕小时候经常听到的顺口溜,正是对西后楼过往落后面貌的侧面写照:盐碱地长不出好庄稼,村民们基本靠打鱼为生,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刚够温饱。村里饮用水匮乏,大家每天摸着黑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到几里外的洼地去“抢水”,挑回来的水还得放一会儿,等水清了才能喝……

2004年10月,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此后,围绕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社区陆续涉足农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兴办门窗加工、芦笋种植、餐饮配送、百合花种植等企业,实现集体经济质的飞跃。2020年,西后楼社区完成社会销售收入1.8亿元、纳税800万元,实现集体可支配财力1200万元、人均收入2.1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了,居民民生保障随之水涨船高:成立青岛市首个社区大病救助基金,目前基金池达150万元,已为社区居民提供大病救助资金30余万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每年为18岁以上的居民免费查体;为初中生免费配备校车,对入园幼儿实行入园费、服装费和“一餐两点”全免,为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为社区参保人群全部投保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险……

全面小康,除了“物质小康”,还要“精神富足”。纪燕回忆说,以前日子虽然很苦,但邻里之间有啥事儿都是一起“扛”。“2010年完成旧村改造后,村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条件好了,但碰面却少了,没了以前那种热络劲儿。”

怎样才能让上了楼的居民们继续保持“亲密关系”?西后楼社区找到的抓手是志愿服务。社区组织成立“5号有约”巾帼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爱心维修服务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骨干志愿者超过300人,带动社区几乎所有家庭都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志愿者总数约占社区总人口的一半。

纪燕的小家就是西后楼社区“全民志愿”的一个缩影:纪燕是“5号有约”巾帼志愿者,每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上门看望社区鳏寡和独居、生病的老人;丈夫是书法志愿者,逢年过节就给居民免费写福字、送对联;93岁的母亲和80岁的婆婆都是夕阳红志愿者,每天在社区巡逻;儿子是社区爱心志愿者,经常参加义务献血;当小学数学老师的儿媳妇,经常为社区孩子免费辅导功课;就连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是“红色种子”志愿者,热衷于参加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我们的理解很简单,志愿者就是做好事的人,就是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纪燕说。

“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就看脸上笑不笑。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不仅是基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力量,更是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西后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全合说。如今,上了楼的居民,沿袭了守望相助的质朴民风,依旧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