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阳街道:创新流程再造 推进智慧治理 打造“4+X”城市社区微治理新模式

2021-03-16 16:45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16日讯 2020年以来,城阳区城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打造“4+X”城市社区微治理新模式,“4”是指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X”是指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团体和组织,通过实施组织全覆盖、治理现代化、网格智能化、共建契约化、社工全科化、志愿常态化“一全五化”建设,形成各方协同发力、人人共同参与、人人尽心尽责的良好局面,促进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升级。

夯实红色堡垒 党建统领作用更加突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城阳街道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物业服务为基础,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不断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一是推进城市社区调扩增,完善基层治理党建网格。由大社区向小社区转变,将城市社区由原来的17个调整到38个,覆盖全街道137个商住小区,实现城市社区规模体量、服务能力相匹配,实现精准治理、精准服务。全面建立起“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四级党建网格,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小区、物业、业委会、居民群众等引领作用。

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先从农村社区优秀人才中选拔一批,从高学历大学生中考选储备一批,逐步建设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的城市社区班子队伍。制定和完善城市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相结合。多途径精选、优选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积极培养物业企业负责人及高管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深化共建共治理念,引领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培育“全科社工”,提升工作效能,建设红管志愿者队伍,夯实基础力量,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战斗力来抓,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切实拉动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在党建引领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轴运转,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思路 “红色管家”服务让爱多一度

城阳街道将物业“管家”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不断创新举措,引入大数据理念,推进治理“智慧化”,整合优化党建、环境、资源、民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分析预判居民需求,实施高效、专业、精准服务,以信息化治理模式助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打造党群“服务圈”。通过建立健全“大社区党委”、科学合理设置网格,在各网格或多网格内设立党群服务站,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涉及居民生活的医、食、住、教、益等方方面面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同时,推动“多网融合、一网统筹”,通过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物业联席会,构建“吹哨报到”体系,并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入手,通过匹配需求和资源,推动助老食堂、业主之家等实事项目落地。

二是整合多元主体,优化治理“闭合环”。建立以社区为统领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落实红管志愿行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党员会客厅等服务项目,积极探索将业委会、物业服务、志愿服务、社会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定议事规则,细化各方职能和权责清单,建立“民意收集—响应处理—跟踪督促—评估评价”工作闭环,全年实现居民对物业服务工作投诉率下降30%以上,物业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率提升30%以上,形成力量共融、资源互补、难题共解的工作合力。

三是激发治理活力,实施社区“微治理”。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工作目标,落实落细网格服务,打造便民服务新阵地,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引导社区与物业企业、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党建“契约化”共建,主动对接契约单位、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社区“朋友圈”。按照需求清单认领服务项目,促进社企融合共建、共管、共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法律知识普及、便民物资捐赠等活动,释放党建红利,不断提升社企“粘合度”。

坚持流程再造 高效服务治理更有保障

以群众的口碑评价工作成效,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的能力,从高效执行上发力,决策执行过程由“串联”变成“并联”,提高了堵点卡点难点破解效率,实现了社区治理工作的组织有力、多方协同、群众参与、久久为功。

一是城阳街道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通过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汇总提报社区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召集相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及时予以解决。建立物业管理“三会”制度。搭建物业联席会、小区议事会、业主恳谈会等会议平台,加强多方沟通交流,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整合多单位、多部门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建立走访联系制度。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直接联系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建立物业服务项目党员负责人到社区党组织、项目负责人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报到制度,随时保持紧密工作联系。

二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建立“红色管家”运转成效考核体系,以社区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从党建引领、创新实干、机制建设、工作成效等方面,形成“月评、季考、半年小结”的考核制度,全面考核评估各社区“红色管家”建设成效,促进已建成“红色管家”工程的高效运转,未建设的小区“倒排工期”,全面促进“红色管家”服务工程提速运行。

三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建设物业管理区域党群服务阵地,街道从资金、物资、规划设计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探索设立社区治理“微基金”,由街道财政出资设立治理基金,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益项目、民生实事等方面,按照投资数额给予补助,破解经费难题,激发治理活力。推行“红管积分制”,采用“积分+兑换”的形式,为发展壮大红管志愿者队伍提供制度保障,让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获得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